从初级阶段的液压随动系统到今天的数字交流伺服系统,伺服系统走过了五十多年的历史。近几十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技术、数字处理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伺服系统的精度和响应速度已大大提高,其应用也已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
然而,就中国伺服产业而言,由于技术研发起步较晚,直至1999年,国产交流伺服电机及全数字式伺服驱动器才自主开发成功,并且产业化发展缓慢,而那时候,国外的伺服品牌已经拥有了完备的产品体系,中国的制造业客户唯有纷纷选择洋品牌。
尽管国外品牌看似很强,相对于中国市场而言,也有其自身的弱势:多以全套自动化解决方案作为卖点,往往不能够提供客户所需的多样化服务,同时,价格高不可攀更是国外品牌的致命伤。由此,中国伺服企业找到了突破口,一举进军伺服行业,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国内伺服品牌不断涌现,取得了5%的市场份额。虽然中国伺服产业的发展促使国外品牌伺服系统的定价策略有所改变,但还不足以撼动他
[登陆后可查看全文]